中心规划

        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继续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为建设发展方向,在已有拔尖人才和卓越教师培养的基础和成绩之上,进一步在思想引 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领域开展研究与实践,在仪器设备和 实验室硬件环境方面,开展智慧实验室、智能教育建设,在管理运行和制度建 设方面,适应AI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智能管理软硬件建设和 服务能力,在对外服务方面,打造科普和科技教育品牌,着力大中小学一体化 生物学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引领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示范辐射全国。

  建设思路

  1、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心的全面领导,做好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样板支部在深化实验课程思政和实验教学育人能力方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教 学团队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与学院学科发展建设同步,实验中 心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同步,教研同步,仪器装备和实验室环 境安全、绿色、管理完善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打造全新的适应卓越教师六年一贯制本硕贯通培养的实验实践课程体 系,新的课程规范和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基础教育对卓越教师的需求,改革实 验课程学分,增加创新型、设计型实验课程学分,提高师范生参与科研活动的 比例和规模。夯实拔尖人才、强基计划实验课程体系质量,参与101计划和 419计划,组织实施跨学科工作坊,推动拔尖学生的学科交叉,推进跨学科学 术研究项目。

  3、加强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深化国家一流课程、上海市一流课程 质量,参与101计划(微生物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出版(再版)3~4本实 验教材,申报校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不低于10项,发表教改论文5~10篇, 本科生参与科创活动实现100%全覆盖。

  4、设施升级和扩建。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教育为理念,提高建筑节能减 排效率,提高环境育人质量,加速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环境建设,申报实施人 工智能赋能实验教学的环境建设。申报国家仪器设备更新计划,更新高水平仪 88  器,满足拔尖人才培养需要,仪器设备投入不低于2000万,高水平、单价30 万元以上仪器台件翻倍。

  5、加强合作与交流,建设人才培养新举措。继续加强与兄弟高校、科研 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企业、教育兼职导师数量。探索本科助教与教 育见习岗位的融合机制。

  6、打造科普服务和科技服务品牌,引领生物学基础教育发展,示范辐射 全国。申报上海市科普项目,持续推进标本育人工作,提高教材建设、创新教 育、科普教育和师资研训四个省级教育类科研和服务实践平台的服务国家和地 方基础教育能力,筹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用学术研究力量带动科普、科技服务质量提升。

  7、持续、稳步推进制度建设与保障。在人工智能赋能实验教学的背景下, 根据实验教学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持续、稳步进行制度完善与更新,研究建设 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路径。